智慧城市
城市治理

智慧城市需要智慧治理

*本文原载于《智慧城市评论》2018年第4辑,OLUGI受权转载,转载时有删改。


一、治理

“治理”这个词近年来非常热,有国际学术界对治理理论的探讨,世界银行对治理理念的推广,各国政府的治理改革尝试,也有中国深化改革、建立现代治理体系的政策倡导。总体来说,大家都同意“治理”是一个多主体、多元力量参与的人类的自我管理过程。治理的分析层次也很多,国际关系治理、国家治理、公司治理、地方治理、社区治理等都是治理的层次。城市治理是地方治理这个层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一个复杂的、需要综合管理的治理单元,城市治理面对的问题多,挑战复杂,需要的“智慧”也就多。


二、智慧

虽然有关治理的讨论非常多,但对“智慧”的内涵的讨论却不是很多。大家都轻易认定,有数据、有计算机支持、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就算是智慧城市。殊不知,“智慧”这个概念另有自己的讲究。智慧是很高的理性层次。一般来说,在数据收集的初始阶段收到的零散数据,如1,2,3,4,5,;张,王,李,赵,洪等杂乱的数据,称为数据。为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按某一目的和一定规则排列的数据,称为信息。例如:张,1年级(或1岁);王,二年级(或2岁);李,3年级;赵,4年级;洪,5年级,等等。在这个序列中,数字与人挂钩,也有单位的意义,称为信息。许多信息在脑海中积累、消化,融会贯通,成为对某一事物或一系列事物的完整认识,称为知识。知识的派生思考,即对事物抽象和灵活贯通的思考,才称为“智慧”。当然,智慧的结晶系统化,就是思想。智慧治理,就是人类利用数据、经验和知识进行逻辑推断、理性思考,并用这些推断和思考来指挥或进行管理活动,这才称为智慧治理。有人把这个称为数据驱动,但如果只是数据驱动,还是不够的。例如,一种发动机,一般用汽油,如果也能用新能源,就不止一种驱动方法,中间就有不同的能源转换过程和方法,转换完了才是驱动的力量。现在阿里巴巴公司有一种提法,称为城市大脑,很有意思。就是说,只有在城市大脑进行思维活动时才能产生智慧,而这些思维活动就是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三、智慧治理

当前的讨论注重数据收集多,对数据分析和使用的关注不足,以为有数据就算智慧城市、数字推动就是智慧推动,其实,中间还有一层最重要的考虑,就是将数字转变为智慧的过程。如果要分层,就是有一个从数据城市、到信息城市、到知识城市、再到智慧城市的过程。AI(人工智能)是智慧的一部分,虽说AI的研究在近年来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AlphaGo对弈、IBM Watson诊断等,但还不能说就已经达到全面城市智慧治理的水平。智慧治理,这个美好的愿景,还需要经过许许多多的人的继续努力。其关键不仅仅在于数据收集,还在于如何收集、分析和使用有效数据进行思考与提炼,并将这种提炼的结果用在城市决策和行为规范的实践过程中。 OLU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