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共享、融合是从“管理”到“治理”的关键词
城市治理创新,如何从“管理”走向“治理”?服务、共享、融合是当中的关键词。
昨日(7日)上午,2016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全体大会后,“城市治理创新:从理念到行动”主题论坛在广州四季酒店举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作主旨发言,英国布里斯托尔市市长马文·里斯,瑞典林雪平市市长海伦娜·巴尔塔默,清华大学-北京市组织学习与城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蓝志勇,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石楠等政界、学界代表参与了“专家对话”,分别针对城市治理、城市规划等领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清华大学-北京市组织学习与城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中心主任蓝志勇:人气旺,是广州发展的优势
清华大学城市创新与行为研究室主任蓝志勇表示,尽管中国城市化成绩斐然,但它仍处于"序曲"阶段。他提出三条建议:一、关注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帮助城市进行资源的有效集聚;二、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理顺城市功能,区别城乡管理;三、在"鸟笼"之外进行城市治理创新,包括现代治理体系。
什么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蓝志勇认为,一是城市的聚变,二是城市的裂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资本等要素都迅速的往城市集聚,寻求市场和机遇,谋求发展,这是城市的常态。同样的,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存在资金短缺和基础设施落后也是常态。当聚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裂变才会发生。但目前,中国的城市化仍处于聚变阶段,限制疏散人口和腾笼换鸟的城市管理方法值得商榷,"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帮助这座城市进行资源的有效集聚。"
在稍后的媒体专访中,蓝志勇对此作进一步诠释。集聚是城市最重要的优势,人气旺是广州的重要特点。把适合的人用在适合的地方便有可能是人才,如何进行高质量集聚是当前的思考重点。
第二,我们要什么样的城市?蓝志勇表示,城市有产业型、服务型、混合型等,设计城市的时候,要尊重城市的差异性,没有必要千人一面。"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城市?什么地方要什么样的城市?什么样的城市要什么样的文化和什么样的生态?城市需要错位发展。"
第三,城市治理需要创新。城市创新包括两个内容。第一个,在给定的制度环境和条件下,对社区发展、公民教育、城市交通乃至新城建设进行创新,这个叫"鸟笼"里的创新。还有一个是现代治理体系的创新,包括央地关系、行政规划以及税收结构的创新等等。
"广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蓝志勇说,这里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沿阵地,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化现代治理体系的改革,说不定还是从广州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