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学习与创新学术-大城区治理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会”于2016年15-17日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此次学术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北京市组织学习与城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办,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北京大学地方政府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服务与绩效评估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改革创新与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治理与和谐城市研究中心协办。来自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的公共管理学界的学者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政府官员均在会中发言并参与了讨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永恒教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张定安教授、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蓝志勇教授致辞并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教授致辞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永恒教授致辞
清华大学-北京市组织学习与城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蓝志勇教授致辞
会中,北京市教委职成处王东江处长表示,中心作为独特的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平台,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与相关政府机构和政策部门合作,从组织学习的视角,使用高科技技术,研究大城区发展和治理创新问题,开展社区发展培训师的培训工作,推动北京这一超大城市的学习与创新。吴江教授就清华大学-北京市组织学习与城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在政府治理、组织学习与创新、城市治理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表示肯定。杨永恒教授介绍了中心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智库中的独特地位,并表示希望中心在政策创新与政府治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北京市教委职成处王东江处长发言
本次研讨会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就京津冀协同发展、学习与创新、城市治理创新展开主题发言。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部分中,北京副中心建设协调办副主任王文超、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处副处长吝超杰、天津市武清区协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郭金龙在会中展示了京津冀发展情况、问题及目标,北京市城管局副局长王连峰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有强教授做点评。北京市侨联主席,华夏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陶庆华教授阐释了通武廊协同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国家行政学院的时红秀教授的城市发展规律令人印象深刻。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中心主任万鹏飞教授也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做了调研与深层思考。
北京市城管局副局长王连峰点评
第二部分的“学习与创新”主旨发言中,同济大学教授周向红从“互联网医疗”方面举例阐释社会问题。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张永刚处长对上海城市治理情况做了介绍。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张定安教授做了对政务服务体系京津冀一体化理念和思路的总结。来自瑞士社会经济生态发展中心的沈利佳主任阐释了学习型组织4.0及城市创新的治理架构。U-LAB创始人徐俐俐代表MIT 的Otto Scharmer教授做深度治理学习报告。
瑞士社会经济生态发展中心主任沈利佳
第三部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研究”研讨部分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吴伟教授生动有趣的展示的新加坡城市治理与创新的经验。上海交通大学的吴建南教授以环保约谈是否管用为例揭示了中国城市治理中的问题。中山大学叶林教授对珠三角都市圈发展及城市治理创新做了介绍。山东大学的王佃利教授在空间生产视角下阐释了城市治理。中国人民大学的李东泉副教授认为应将社区建设作为城市社会发展的锁匙。南开大学的李晨光博士做了基于入住后评价的大城市高层高密度社区宜居性研究。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吴伟教授
第二天的“城市治理创新”主题发言中,中山大学的何艳玲教授讲述了广州城市的治理创新。华中科技大学的张毅教授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对城市治理创新的影响。中国计量学院的翁列恩博士研究了地方政府创新的经验与挑战。浙江大学的胡税根教授做了关于协同治理创新的地方探索-基于杭州实践与经验的研究。香港民政事务局的王伟伦阐释了港铁学院于组织学习与城市创新的战略价值。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谭海波以贵州省大数据发展为例,解释组织学习、资源整合与地方政府战略创新。浙江大学陈国权教授表述了政府创新管理下的杭州的探索与实践。闭幕式上,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副院长韩冬雪教授表示中心组织跨学院、跨高校的合作团队,将继续充分发挥首都高校、科研院所理论研究的先导的作用和智库作用。
浙江大学胡税根教授
本次会议共有70人近15个单位参加,学者及政府管理者在政府治理与组织创新方面深入沟通,从学者及管理者的不同角度相互交流。清华大学-北京市组织学习与城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将继续秉承中心的理念,并定期举办交流学术研讨会,助推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